中国消费者报报道(记者郑铁峰)暑假马上来临,慎选许多家长都想着利用假期给孩子送到培训机构加油充电。校外但当前校外教育培训市场,教育阱注良莠不齐、鱼龙混杂,培训各类消费“陷阱”花样频出,大陷令家长们防不胜防。慎选在此,校外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消保委发布消费警示,教育阱注提醒广大家长朋友,培训在选择教育培训机构时,大陷要避免五大“陷阱”,做到谨慎选择、慎选理性下单。校外
陷阱一:培训机构缺乏合法资质
目前校外培训市场中,教育阱注部分培训机构未依法取得办学许可证、培训实际培训项目与登记经营范围不一致、大陷培训教师没有相关资格证等现象较为普遍,导致机构管理、师资培训等方面缺乏监管。此外,无证照办学情况也时有发生,该类培训多藏匿于居民楼内,在安全管理、规范收费等方面存在着诸多隐患。
陷阱二:虚假宣传误导消费
一些培训机构为了招揽客户,肆意夸大培训效果,对主体资质、师资、课程内容作出虚假宣传,对升学、通过考试、获取证书及其他教育培训效果作明示或暗示的保证性承诺,致使许多学生家长上当受骗。
陷阱三:课程质量遭遇“打折”
部分培训机构在学员完成报班后玩起“偷梁换柱”的花招,试听课和正式课程天壤之别,频繁更换授课老师、压缩授课时间、更改授课内容、擅自停课等情况严重影响了学习进度,导致课程质量大打折扣。
陷阱四:格式合同暗藏霸王条款
培训机构提供自己预先起草好的格式合同,除课程课时外都不容易更改,合同内容往往是束缚学员的条款多,约束自身的条款少,通常还会设有非常苛刻的退款条件,名目繁多的退款费用,甚至出现“入学概不退费”等霸王条款,严重侵害学员的合法权益。
陷阱五:培训机构倒闭、跑路现象频发
近年来,一些培训机构由于自身经营管理不善或受疫情影响无法维持经营,出现了倒闭关门的情况,也有一些经营者缺乏诚信经营意识,直接卷款跑路,给消费者带来较大的经济损失。
面对这些暗藏的陷阱,消费者应该如何顺利避开?对此,萧山区消保委发布消费提示。
理性报班,切勿攀比。“顺木之天,以致其性”,只有正确认识孩子的成长规律,尊重孩子个体差异,遵循科学教育规律,才能避免急功近利、拔苗助长。应理性设定对孩子的期望值,在孩子学有余力的状态下,引导他们拓展知识、发展兴趣、增强综合素质,使孩子健康快乐成长。要客观看待校外培训作用,根据孩子的兴趣爱好选择适合的培训,避免盲目攀比、跟风报班。
认准资质,切勿轻信。消费者在选择教育培训机构时,一定要先查验办学资质,既要看机构的“证照”是否齐全,也要看老师的资质是否齐全。要尽量选择合法办学、口碑较好、长期从事培训工作的培训机构。可以通过互联网、在读学生家长、行政监管部门等渠道咨询了解机构声誉,尤其要查看互联网上或者第三方人员的评价,不要轻易相信培训机构的宣传广告和课程顾问的各种口头承诺。
谨慎签约,切勿冲动。消费者对不熟悉的培训机构应持理性消费态度,可先尝试短期试课,等认同授课方式和培训效果后,再续约。建议消费者分期缴纳学费,最长不要超过三个月,有效降低消费风险。同时应提高维权意识,务必与培训机构签订相关协议,并将课程内容、退款条件、违约责任等在协议上明确标注,并要求机构将口头承诺也一并写进合同,明确双方权利义务,以便日后发生消费争议时进行维权。
及时维权,切勿犹豫。培训机构一些问题的出现可能恰恰是关门、跑路的前兆,因此,消费者一定要多留个心眼,一旦发现自身权益受损问题,要第一时间开展维权,及时搜集好相关证据,如合同文本、交易凭据、微信聊天记录、宣传资料等,切勿等到机构都已经转移好资产了才行动。消费者可自行与培训机构协商,也可通过消保委、行政部门进行维权,如果协商不成,还可以通过申请仲裁或到法院起诉等方式,依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责任编辑:24Copyright © 2002-2017 北京简娱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TEL: 020-123456789
地址:联系地址联系地址联系地址 邮箱:admin@aa.com
友情链接:
兰州新区消协发布疫情防控倡议书
“人造肉”试吃民众争尝鲜 安全吗?营养吗?
广西区市场监管局出台16条“新政”支持战“疫”
想收闲置却屡遇商家 众多职业卖家抢占二手平台
河北石家庄开展成品油快检 15分钟可出结果
快速响应各展特色 中消协“让消费更温暖”活动扩面升温
陕西汉中:落实两个责任 护航学校复课餐饮复业
宣称国家级评审教师 江苏扬州一家校外培训机构被查
广东举办深入落实公平竞争审查制度培训活动
陕西彬州:四措并举全力护航夏季食品安全
天津:购买发热、咳嗽药品需实名登记
广西桂林:对14家民用口罩生产企业进行质量大检查
规范中促发展 四川35家直销企业建言市场监管工作
改革再提速 服务再升级——江西新余在全国率先推行“一照含证”改革
战“疫”是试金石 天津市场监管委“火线提拔”干部
安徽消保委发布生鲜电商评测结果 部分商品名不副实
陕西汉中:落实两个责任 护航学校复课餐饮复业
夜市上驶来消费维权便民服务车
福建漳州实施校园食品安全“三色评榜”机制
上海首例涉疫情防控妨害公务案被告人被判8个月
福建公开征集食品安全责任约谈办法修改意见
山东省市场监管局:餐饮服务提供者停止接办规模性聚餐活动
精神病患者大量购买工艺品 法院判合同效力待定
陕西精准检测助力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
广东省个体私营企业积极参加疫情防控阻击战
宣称国家级评审教师 江苏扬州一家校外培训机构被查
湖南怀化加强监管 规劝餐饮店主和消费者主动取消订餐
最高被罚100万!河北公布第九批疫情防控期间违法典型案件
夜市上驶来消费维权便民服务车
北京通州查获一批不合格电动自行车
一名日照市场监管人的战“疫”日志
哄抬口罩价格将被处罚 市场监管总局公布首批抗疫价格违法查办案例
陕西彬州:四措并举全力护航夏季食品安全
网店老板直呼暖心!浙江金华人性化执法护航复工复产
全国首例股权信托财产登记业务在京落地
口罩加价两倍卖 青岛医保城哄抬物价拟被罚230万
厦门市海沧区:指导完成国际商标注册 护航企业顺利出海
广州市荔湾区:刚柔并济打造优质营商环境
山东烟台一公司恶意攀附法国知名商标被判赔偿50万
大连发布公筷公勺使用规范团体标准
福州召开口罩产供销对接会 保障复工复产复学有序推进
“人造肉”试吃民众争尝鲜 安全吗?营养吗?
安徽消保委发布生鲜电商评测结果 部分商品名不副实
想收闲置却屡遇商家 众多职业卖家抢占二手平台
库存不足被“劝退” 合同成立应履约
福州召开口罩产供销对接会 保障复工复产复学有序推进
浙江省消保委揭露视频、音频网站会员服务十大问题
湖南省消委会招募消费维权律师
熊孩子4万“救命钱”玩游戏 深圳市消委会协调获退回
福建部署市场监管领域深化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集中整治工作